小班美术活动七星瓢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图片、与老师的交流中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
2、用红色来涂七星瓢虫的的身体,用柳条添加背景,初步让感受画面的完整性。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黑色蜡笔,红色、绿,绿色蜡笔
用黑色蜡笔画七星瓢虫的外形与黑点,用红色蜡笔色涂瓢虫
活动过程
1、 欣赏与讨论
(1)这是什么虫?(七星瓢虫)数一数这个瓢虫身上有几个小圆点?几个大?几个小?长在哪里?(有七个圆点,左右翅膀上各有三个圆点,中间一个大圆点,左右翅膀个一半。)身上除了有点还有什么?(有脚),有几条呢?让孩子来数,并说说是怎么长的?
(2)七星瓢虫身上有几种颜色?什么地方是黑色?什么地方是红色?(头部、触角、圆点和六条腿是黑色,翅膀是红色。)
实录:周志尧:我知道,是七星瓢虫
李之颖:身上有七个点
徐暖心:圆圆的身体上腿
李欣怡:头上没有腿,尾巴上没有腿,只有身体上有腿
胡真豪:一边有三条腿
赵佳榆:瓢虫身上穿了红色的衣服,七个点是黑色的
……
分析:这个环节中主要让孩子结合图片和自身的经验,通过孩子的观察和交流知道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从孩子们回答的问题中看出,孩子对七星瓢虫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一上来,孩子就说出了它的名字,通过图片和与同伴间的交流细化了对主体瓢虫的认识,特别是腿的分布,黑点在身上的摆放等作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下面的绘画作了有力的铺垫。
2、 教师介绍
瓢虫一家有许多的种类,要从那些圆点上去分辨,有一个圆点的是一星瓢虫,有七个圆点的是七星瓢虫,没有圆点的是大红瓢虫,他们都是益虫,今天,我们来画益虫,不要画害虫,要把圆点画准确。
3、表现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
我们把七星瓢虫变到纸上来吧,看。老师是怎么变出来的?画圆形问幼儿这是七星瓢虫的什么部位?(身体)对了,在圆形外面画上半圆形问画了什么?(头部)……一只七星瓢虫妈妈变出来了,你们会变吗?快来变一变
分析:老师用简单熟悉的图形让孩子知道怎么来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的特征,而且在绘画过程中一直与孩子来互动没,这样孩子就能在大脑中一下子形成了怎么能画瓢虫的画法,老师在画脚的过程中故意把脚画在尾部了,让孩子在找错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脚的方位。在引导孩子画出不同大小的瓢虫时,还请来了孩子进行示范,在示范中不断强化瓢虫的画法,孩子示范中发现脚的数不能很好掌握,在与下面的孩子一起数一起找的过程中逐步解决了这个难题,效果较好。
4、 创作要求
七星瓢虫的妈妈说,我还有很多宝宝的,我想友来一起变出来吧,有的从这边爬过来,有的从上边爬下来,你们会变出来吗?
分析:在这个环节中象孩子提出了绘画要求,让孩子知道今天要画什么,怎么画,使孩子带着目标去做,同时在孩子绘画的过程中,老师也对不同层次的孩子作不同的指导让孩子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5、 幼儿作画
(1)注意瓢虫造型,认真判别位置,腿的方向要向后(否则腿就断了),身体两边各三条腿,头部和尾部没有腿,
(2)引导幼儿能画出向不同方向爬的瓢虫,同时注意到大小的来排列在画面上。
(3)用黑色蜡笔画好轮廓、涂好黑色后再去用红色或橘红色涂在瓢虫身上。
(4)最后添加柳条作为背景。
分析:在其他班看见幼儿画瓢虫时,几乎张张画面上只画一只瓢虫,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我引导的时候也特别重点让孩子添上大小的向不同方向爬动的七星瓢虫。在引导时我也担心很多孩子不能做到这一点,但从孩子的作品看,很多宝宝多能做到,提高了画面的丰富性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
活动反思:
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绘画只关注要表观的主体,往往忽略对背景的描绘,因此画面比较单调。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我也引导幼儿第一次为画面添画背景,柳条,设计了《小瓢虫到柳条上去旅行》的活动。以拟人化的口吻引出瓢虫的一家,激发他们想像瓢虫一家旅行的情景。紧接着,老师运用透明的教具,演示小瓢虫旅行的场所,从幼儿曾经画过的内容入手,启发他们进一步想像瓢虫还能到什么地方去旅行。这样,老师就很自然地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绘画经验。然后,老师在进一步启发幼儿展开联想,充分发挥幼儿想像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绘画要求:先用深色的笔画出小瓢虫的一家,然后用绿色的颜色画出瓢虫旅行的地方,即背景?(柳条)。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关注幼儿不同的行为表现,找准幼儿活动中的困难和需求,并用幼儿喜欢的方式加以指导。从效果上可以看到,幼儿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想法,画面内容丰富、富有童趣,活动满足了幼儿的创作和表达的欲望。从中也看出,老师的引导到位的话,能不断提高孩子的表现欲望。
我要下载PPT课件